强强联合,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研究中心携手岛津聚焦环境与健康 | 岛津分析检测-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2021-12-01

  2021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岛津在中国科学院环境生态研究中心举办“环境科研无机质谱联用技术研讨会——岛津科研合作实验室峰会(第三期)”。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下报告线上转播的形式,吸引了大量从业者一同观看参与。参会人员除了主办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岛津的学者、专家以外,还有来自外单位的专家以及线上参会的学生与老师,共计700余人次。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研讨会支持媒体,对会议进行全程报道。



环境科研无机质谱联用技术研讨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阴永光主持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阴永光研究员与岛津中国创新中心部长李晓东共同主持本次研讨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宋茂勇、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亚韡和岛津中国创新中心部长李晓东先后致辞。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 宋茂勇致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宋茂勇欢迎其他各单位的专家能参加本次研讨会,并且也表示很高兴与岛津合作,并对岛津一直以来对科研事业的帮助与支持表达了感谢。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王亚韡致词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亚韡认为本次会议汇集了环境与健康两大热点,对于未来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并对岛津仪器在这两大热点研究上做出的贡献给与了肯定。


岛津中国创新中心部长 李晓东

  岛津中国创新中心部长李晓东表示岛津持续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综合科学服务,为他们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及助力。岛津日后也会继续与研究院进行合作,希望未来在杭州搭建一所能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开心做实验”的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阴永光研究员
报告题目:在线spe-lc-icp-ms技术在痕量汞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在随后的报告中,阴永光研究员指出环境内如汞、镉重金属污染事件在人类近代史中引起了极为严重的污染事件,并以日本熊本县水俣病事件为例,引出无机汞在环境中可以被转化为对人体更有危害的有机汞(主要是甲基汞)。

  为了进一步减少有机汞对环境中生物的影响,“水俣公约”修订水和空气中烷基汞的含量标准,通常在ppt量级。为了实现ppt级烷基汞检测,团队就现有吹扫捕集技术进行改进,并通过与岛津创新中心的技术合作,共同开发出在线spe-lc-icp-ms系统,实现了在15分钟内对样品中有机汞进行富集、洗脱分离,并进行检测。该系统可同时完成甲基汞、乙基汞和无机汞的测定,并有良好的分辨率、灵敏度,可以准确测定环境中低浓度有机汞含量,满足国家环境监测标准。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胡立刚研究员
报告题目:利用单细胞分析技术研究铅中毒病人血细胞中前分布规律

  胡立刚研究员在报告中阐述了单细胞研究的重要性。并就目前icp-ms单细胞连续进样和测定进行简单地介绍。

  胡立刚表示,目前国家铅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仍是问题,尤其是电池中无法避免使用铅材料。铅污染的受害者也饱受痛苦。为了更好地治愈铅中毒患者,胡立刚团队研究了不同细胞中铅含量分布差异,对单个血细胞内铅含量进行测定与记录,并发现其分布趋近于伽马分布。这项研究于以后的精准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和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的解决方案。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林悦博士后
报告题目:激光剥蚀电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用于生物样品中的元素成像

  林悦博士后对la-icp-ms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研究中发现,石墨烯中稳定存在的微量金属元素可作为“金属指纹”来实现石墨烯的表征。林悦介绍了以大豆苗作为植物模型,将建立的基于金属指纹免标记方法与成像技术结合,对石墨烯在植物内分布情况进行原位成像分析,并且详细研究了植物中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吸收、迁移及分布的研究。这项研究的成功不仅意味着有工程纳米材料在环境基质中已经可以借助la-icp-ms得到很好的表征,而且也意味着这种成像技术对于今后揭示植物、动物健康相关的致病机理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会人员合影

  实验室展示“先进仪器”与“前沿科技”的结合

  在三个有启发性的精彩研究报告之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老师热情邀请了在座的各单位专家参观了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在现场介绍了新的spe-lc-icp-ms在线汞形态分析系统并进行演示实验,与在场老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按年份查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