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津质谱成像技术助力超富硒植物单粒种子原位研究 : shimadzu ssl-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近日,中科院高能所李玉锋研究员团队,以硒超富集植物-堇叶碎米荠(cardamine violifolia)单粒种子为研究对象,借助北京同步辐射装置x射线荧光微分析实验站硬件和软件功能升级契机,发展了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二维/三维成像技术(srxrf)、x射线吸收谱技术、二维质谱成像技术(maldi-msi)及微区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等技术的空间金属组学(spatial metallomics)研究框架,实现了堇叶碎米荠单粒种子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原位二维/三维研究,首次发现堇叶碎米荠种皮中存在甲基硒代化合物,加深了对堇叶碎米荠富硒机制的理解,并以spatial metallomics reveals preferable accumulation of methylated selenium in a single seed of the hyperaccumulator cardamine violifolia为题发表于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影响因子/jcr分区:5.895/q1)。该研究工作得到岛津中国创新中心的实验支持。
图1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原文
背景介绍
硒(se)是动物和人类必需的元素。它是硒蛋白和硒酶的重要组成部分,硒缺乏会增加各种神经、内分泌和癌症风险,更严重的是,会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农业部建议成人每日膳食硒摄入量为55 ~ 200 μg。然而,在一些地区,人们的日摄入量明显低于推荐剂量(仅26 μg/天),因此,探索富硒膳食补充剂来改善人们日常硒的摄入是很有必要的。
图2 堇叶碎米荠
硒在植物生长周期内无法被消耗,一些百合科、十字花科和豆科植物可累积高达几千毫克/公斤的硒元素。原产于中国湖北省恩施市的堇叶碎米荠(cardamine violifolia)已被证明是硒的超富集植物,已用作膳食补硒剂原料。
单粒种子中硒的原位空间分布和形态分布
堇叶碎米荠对于硒元素的耐受性和超积累的机制主要包括:(1)钙蛋白和富半胱氨酸激酶的表达下调和硒结合蛋白的表达上调; (2)体内解毒硒的泛素基因或蛋白的表达;(3) 堇叶碎米荠硒的特定代谢途径。研究发现堇叶碎米荠可以通过硫酸盐转运体和各种s/se代谢酶来积累硒元素。而堇叶碎米荠中硒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为硒代半胱氨酸(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硒代羊毛硫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甲基硒代蛋氨酸(mesemet),二甲基硒醚(dmse)和二甲基二硒醚(dmdse)等。
图3 通过srxrf和maldi-msi研究硒在单粒种子中的原位空间分布和形态
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srxrf结果显示硒元素在整个种子中都有分布,子叶中硒含量相对高于外胚层/种皮;另一方面maldi-msi结果显示dmse (m/z 107.970)、mesecys (m/z 184.019)和mesemet (m/z 212.983)主要存在于种子外胚层。硒植物毒性的一个突出原因被认为是硒氨基酸(如secys)错掺入蛋白质。已有研究表明,甲基化secys形成mesecys是se超富集物的一个关键耐受机制之一, 这大大减少了非特异性取代蛋白质中的cys的secys的数量。本研究中mesecys的发现证实了这也是堇叶碎米荠的se耐受的重要机制之一。
质谱成像maldi-msi方法
本研究中的质谱成像部分使用岛津imscope qt (shimadzu, kyoto, japan)进行。maldi-msi在光学显微镜的帮助下确定所需的采集区域,用激光二极管激发的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355 nm)照射种子组织切片。激光直径为40 μm,扫描步长为80 μm。对每个像素进行100次激光照射(1000 hz重复频率)。所有数据均在正负模式下分别采集,采集范围分别为m/z 100 ~ 500和m/z 500 ~ 1000。利用imagereveal ms分析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图像分析,最终得到显示多种形态硒的具体分布。